欢迎访问延陵殷商文化网官方网站!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网站首页 关于殷商文化 文化论坛 理事综览 企业之窗 殷氏动态 古今人物 建言献策 百花苑
网站导航
关于殷商文化
文化论坛
理事综览
企业之窗
殷氏动态
古今人物
建言献策
百花苑
最新动态 更多
阜宁“三仁堂”殷氏举行 先祖福地…
慎终追远 继世传薪 ——江苏殷氏…
如邑北乡殷氏隆重庆祝宗谱玉成弘…
如皋倪厦春锦堂殷氏 隆重举行始迁…
丹徒殷促会党支书 参加省社会党组…
江阴殷氏举行第八次年会暨冬至祭…
海州殷氏在响水召开族事研讨会
殷志兰被推荐为全国道德模范
 
详细内容  

中华姓氏申报世界记忆遗产

发布者:殷生良  发布时间:2019-11-11  点击:343
    11月7日,首届中华姓氏申遗大会在福州举行,来自海内外姓氏文化专家和姓氏组织代表将推动中华姓氏申报“世界记忆遗产”,倡导传承和保护中华姓氏文化。同时,《姓氏辞海》编撰工程等中华姓氏申遗十大工程也启动。同时,据悉,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将于2020年在福州举办。
    姓氏文化是一门很有趣、内涵很深的学科,涉及到社会学、历史学、语言学、文字学、地理学、编辑学、民俗学、遗传学、人口学、地名学等众多社会科学。以血缘姓氏为脉络的姓氏谱系,具体载录各姓氏宗族的渊源世系、兴衰荣辱及其历史功业和文化特色的重要文献,是中华文明进化的轨迹,社会历史发展的缩影。因而使中华姓氏成为传承文明、解读历史、透视社会的独特视角和窗口。
    中华姓氏文化维系着中华民族强烈的祖根情怀和血脉之情,是中华民族子孙寻根溯源的“活化石”和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姓氏申报“世界记忆遗产”,将进一步推动和规范中华姓氏文化的传承传播活动。
    中国姓氏文化历经了五千年始终延续和发展着。姓氏一直是代表中国传统的宗族观念的主要的外在表现形式,以一种血缘文化的特殊形式记录了中华民族的形成,在中华民族文化的同化和国家统一上曾起过独特的民族凝聚力的作用。历史悠久的姓氏文化和传统独特的中国谱牒学,不但在社会科学中得到了发展,而且在生命科学中也得到了重视和应用,并已经形成了中国资源特色的跨学科的研究领域——中国姓氏群体遗传学。通过各种姓氏在不同人群中分布,来探讨人群的遗传结构、不同群体间的亲缘关系、以及人群迁移等。 
    据现有研究成果表明,我国目前使用的姓氏近4000个,其中占人口总数99.6%以上的人只使用500个姓氏,95.5%的人只使用200个姓氏,85%人只使用100个姓氏。全国******的三个姓氏是李、王、张,分别占总人口的7.9%、7.4%和7.1%。三大姓氏的总人口达到2.7亿,为世界上******的三个同姓人群。这是根据国家统计局第三次人口普查的抽样资料,依据各地人口的比例等距离抽样,严格按照统计学原理获得这一全国性姓氏数据的。当代中国100个常见姓氏中,集中了全国人口的87%。其中,占全国人口1%以上的姓氏有19个,分别为:李、王、张、刘、陈、杨、赵、黄、周、吴、徐、孙、胡、朱、高、林、何、郭和马。历史上,中国大约有一半的人口一直集中在这19个同姓人群中。 
    中国人的姓氏,渊源流长。虽说有一本《百家姓》,却远远超过其内容。在林林总总的姓氏中,还有一些是我们稍不注意就会读错的。
读音相异:
  1、仇,读qiú,不读chóu;如明代著名画家仇英。
  2、朴,读piáo,不读pǔ;此姓朝鲜族多见。
  3、单,读shàn,不读dān;如《说唐》中的单雄信。
  4、解,读xiè,不读jiě;如明代才子解缙。
  5、区,读ōu,不读qū;如柳宗元《童区寄传》中的区寄。
  6、查,读zhā,不读chá;如金庸原名查良镛。
  7、繁,读pó,不读fán;如写《定情诗》的汉末诗人繁钦。
  8、瞿,读qú,不读jù;如瞿秋白。
  9、员,读yùn,不读yuán;如唐代诗人员半千。
  10、能,读nài,不读néng;如宋代名医能自宣。
  11、阚,读kàn,不读hǎn;如三国时吴国学者阚泽。
  12、都,读dū,不读dōu;如明代进士都穆。
  13、乜,读niè,不读miē;如民国时国军少将乜子彬。
  14、缪,读miào,不读móu。
  15、句,读gōu,不读jù;如宋代进士句克俭。
  16、阿,读ē,不读ā。
  声调不同:
  17、任,读rén,不读rèn,如任盈盈。
  18、要,读yāo,不读yào。如春秋时著名刺客要离。
  19、华,读huà,不读huá,如数学家华罗庚。
  20、过,读guō,不读guò。
  21、应,读yīng,不读yìng;如香港艺人应采儿。
  22、曲,读qū,不读qǔ;如唐代司空曲环。
  23、訾,读zī,不读zǐ;如元代有名孝子訾汝道。
  24、哈,读hǎ,不读hā;如15年春晚总导演哈文。
  25、钻,读zuān,不读zuàn。
  26、谌,读chén ,不读shèn;如羽毛球运动员谌龙。
  双音双姓:
  27、纪,一读jǐ,一读jì;一般念jǐ,如清代才子纪晓岚。但外国人名翻译成中文时一般念jì,如黎巴嫩诗人纪伯伦、法国作家纪德。
  28、盖,一读gě,一读gài;一般念gě,如现代京剧表演艺术家盖叫天。
  29、乐,一读yuè,一读lè;一般念yuè,如战国时燕国大将乐毅。
  30、种,一读chóng,一读zhǒng;一般念chóng,如北宋末年名将种师道。
  31、召,一读shào ,得姓始祖为周武王之弟召公姬奭[shì]。一读zhào,为傣族姓。
  32、覃,一读tán,一读qín;一般读qín。
  33、相,一读xiāng,一读xiàng。
  34、折,一读shé,一读zhé。
  35、隗,一读kuí,一读wěi。
  容易错认:
  36、桓,读huán,如东晋大将桓温。
  37、蒯,读kuǎi,如汉初谋士蒯通。
  38、厍,读shè,如北周大臣厍狄峙。
  39、靳,读jìn,如演员靳东。
  40、昝,读zǎn,如清代书画家昝茹颖。
  41、逯,读lù,如汉代大臣逯普。
  42、郄,读xì,如三国时蜀国大臣郄正。
  43、郦,读lì,如汉初名臣郦食其(lì yì jī)。
  44、麹,读qū,如隋代高昌国国王曲伯稚。
  45、璩,读qú,如台湾主持人璩美凤。
  46、郗,读xī,但古籍中也有读chī的。
  47、妫,读guī,不读wěi。
  48、郏,读jiá,如清代著名画家郏伦逵。
  49、郜,读gào,如国足运动员郜林。
  50、逄,读 páng。
  51、殳,读shū。
  52、郄,读qiè。
  复姓:
  53、令狐,读líng hú,不读lìng hú;如令狐冲;令单独作姓时读lìng,如令计划。
  54、尉迟,读yù chí,不读wèi chí;如唐初大将尉迟恭。尉单独作姓时读wèi,如战国时著名军事理论家尉缭。
  55、万俟,读mò qí,不读wàn sì;如南宋奸臣万俟卨(mò qí xiè)。
  56、澹台,读tán tái,不读dàn tái;如孔子弟子澹台灭明。
  57、皇甫,读huáng fǔ,不读huáng pǔ;如晚唐诗人皇甫松。
  58、长孙,读zhǎng sūn,不读cháng sūn;如唐初名臣长孙无忌。
  59、宰父,读zǎi fǔ,不读zǎi fù;如孔子弟子宰父黑。
  50、亓官,读qí guān;如孔子的妻子亓官氏。
  61、毌丘,读guàn qiū;不要读作 wú qiū 或 mǔqiū,也不要写作“毋丘”或“母丘”。
  其它姓氏:
  62、虎,一读hú,一读māo,也有读hǔ。
  63、吞,读tiān;《汉书》记载中有吞景云。
  64、不,读fōu,或biāo;如后秦安远将军不蒙世。
  65、卜,读bǔ,不读pǔ。
  66、啜,读chuài。
  67、术,读zhú,不读shù。
  68、丨,作姓氏时读yī。
  69、乜(niè)70、丌(qí)71、庹(tǔo)72、舄(xì)73、奭(shì)74、燮(xiè)75、爨(cuàn)
    什么是世界记忆遗产?
    世界记忆遗产的目的是对世界范围内正在逐渐老化、损毁、消失的文献记录,通过国际合作与使用******技术手段进行抢救,从而使人类的记忆更加完整。世界记忆遗产是世界文化遗产项目的延伸。至2013年6月共有100个国家的299份具有世界意义的文献和文献集合入选了《世界记忆遗产名录》,中国已有9份文献遗产入选。截止今年,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有:
    1、中国传统音乐录音档案(1997年入选)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收藏的中国50多个民族的传统音乐与民间音乐录音档案,长达7000小时。其中包括家喻户晓的民间艺人阿炳创作的传世名曲。
    2、清代内阁秘本档(1999年入选)
    包括************历史档案馆馆藏的《清代内阁秘本档》中有关17世纪中叶西洋传教士在华活动的24件满文档案文献。
    3、云南省丽江纳西族《东巴经》手稿(2003年入选)
    《东巴经》是纳西族东巴教祭司使用的宗教典籍,世代传承下来的尚存2万余卷。分别收藏于中国的丽江、昆明、北京、南京、台湾,以及美国、德国、西班牙等十多个国家。《东巴经》的内容涉及历史、哲学、社会、宗教、语言文字,以及音乐、美术、舞蹈等许多传统学科,被国内外学术界誉为“古代纳西族的百科全书”。《东巴经》由东巴文字写成。东巴文字有2000多个字符,其源甚古,被称为“唯一活着的象形文字”。
    4、清代科举大金榜(2005年入选)
    殿试揭晓的榜式称为“金榜”。金榜用黄纸墨书考中进士人的名次、姓名、籍贯,以皇帝诏令的形式下达。在清代,文科大金榜张挂于京城东长安门,武科大金榜张挂于京城西长安门,三天后收回宫中。清朝金榜现存有200多份,涵盖了从康熙6年到光绪29年230多年间科举考试的殿试成绩榜。
    5、清朝“样式雷”建筑图档(2007年入选)
    “样式雷”为中国清代宫廷建筑匠师家族。负责过北京故宫、北海、圆明园、颐和园、静宜园、承德避暑山庄、清东陵和西陵等重要工程设计的图样绘制、烫样制作,同行中称这个家族为“样式雷”。
    6、《黄帝内经》(2011年入选)
    《黄帝内经》版本是公元1339年由胡氏古林书堂印刷出版,为当今世界上保存最早、最完好的版本。《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奠基性著作,成书于距今2200多年前的中国战国时期。该书系统总结了公元前2世纪以前中国古代传统医学的实践经验,揭示出中医学的生命观、思维方式和认知方法。《黄帝内经》所构建的理论体系和医疗模式至今仍然被传统医药学运用和西方医学借鉴,是世界医学和人类文明发展的最好见证。
    7、《本草纲目》(2011年入选)
    《本草纲目》1593年金陵版,是迄今中外一切版本的祖本。是由中国明代李时珍(1518-1593)编著的一部药物学专著,内容涉及医学、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化学等诸多领域。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称该书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18世纪到20世纪期间,《本草纲目》被全译或节译成英、法、德、俄、韩等20多种语言文字,再版100余次,在世界广泛流传,成为西方许多领域学者的研究对象。
    8、中国侨批档案(2013年入选)
    “侨”指海外华侨,“批”指信,闽粤方言称书信为“批”。“侨批档案”实际上就是华侨华人通过民间渠道以及后来的金融邮政机构寄回国内的家书或简单附言及汇款的凭证,是一种“信款合一”的家书,主要分布于福建、广东两省。侨批档案作为中国国际移民的文献遗产,它最早出现于19世纪30年代,基本消失于20世纪70年代。侨批档案具有时间跨度大、分布地域广、文献构成系统完整、形式风格独特精美等特点,显示出其独具特点的文献价值、文化档案价值和艺术审美价值。目前,福建省现存有目可查的侨批有3万多件,大都形成于清朝末年至20世纪80年代之间,主要收藏于省内各级档案馆、文博单位和民间,尤以泉州、厦门、漳州等闽南侨乡地区最为集中。
    9、中国元代西藏官方档案(2013年入选)
    元代西藏珍稀文书档案是元朝皇廷和西藏统治阶级的档案原件,是此类档案中仅存于世的,也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官方档案之一。西藏自治区档案馆是全国唯一保存有元代档案的档案馆。此次入选的22件元代西藏档案仅仅是300多万件(卷、册)中国西藏历史档案中的一部分。此次入选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的22件元代西藏官方档案形成于公元1304年至1367年,皆为纸质文件,包括4份圣旨、5份法旨和13份铁券文书。4份圣旨用八思巴文书写。八思巴文是八思巴为多语言写作发明的一组音标,能用于翻译和书写多种语言。这四份圣旨是仅存于世的元朝皇帝八思巴文官方档案原件,它的价值无法替代。
    10、《南京大屠杀档案》(2015年入选)
    南京大屠杀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军国主义犯下的严重罪行,《南京大屠杀档案》包括日军当时自拍的屠杀照片,美国牧师约翰•马吉拍摄的记录影片,被称为中国的“安妮日记”的国际安全区工作人员中国妇女程瑞芳日记、战后中国政府关于南京大屠杀的调查档案,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南京军事法庭审判日本战犯档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机构侦查、起诉、审判日本战犯档案等。这些档案真实记录了1937年12月13日至1938年3月1日期间,日军在南京所犯的滔天罪行,是国际社会公认的历史事实。
    11、《甲骨文》(2017年入选)
    甲骨文起源于殷商时期,记录着商代大量的史料,商代前后许多古史上的问题可以从中找到答案。其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标志着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甲骨文,穿越数千年,作为世界文明的瑰宝,成为人类共同的记忆遗产。
    12、《近现代苏州丝绸样本档案》(2017年入选)
    这批档案是19世纪至20世纪末期苏州丝绸产业在技术研发、生产管理、营销贸易、对外交流过程中直接形成的、由纸质文图和丝绸样本实物组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原始记录,共 2.95 万余卷。对讲好“中国故事”,助推“一带一路”建设具有很大作用。
    13、《清代澳门地方衙门档案(1693年至1886年)》(2017年入选)
    由中国和葡萄牙联名申报,这批档案是清代的官、私中文文书,主要形成于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中叶,其主体是澳门同知、香山知县及县丞等地方官员在行使中国对澳门管治权的过程中,与澳门议事会理事官之间进行文书往来所形成的地方衙门档案,汇集体现了中国对澳门拥有领土和统治主权。
    (原载《中国百家姓起源故事》)
    
 
Copyright © 2015-2018 延陵殷商文化网 版权所有
主办单位:镇江市丹徒区黄墟殷商文化研究促进会 电话:15996806016 地址:镇江市丹徒区黄墟殷氏宗祠
网址:http://www.jsyswh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