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延陵殷商文化网官方网站!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网站首页 关于殷商文化 文化论坛 理事综览 企业之窗 殷氏动态 古今人物 建言献策 百花苑
网站导航
关于殷商文化
文化论坛
理事综览
企业之窗
殷氏动态
古今人物
建言献策
百花苑
最新动态 更多
海州殷氏召开族务工作座谈会
阜宁“三仁堂”殷氏举行 先祖福地…
慎终追远 继世传薪 ——江苏殷氏…
如邑北乡殷氏隆重庆祝宗谱玉成弘…
如皋倪厦春锦堂殷氏 隆重举行始迁…
丹徒殷促会党支书 参加省社会党组…
江阴殷氏举行第八次年会暨冬至祭…
海州殷氏在响水召开族事研讨会
 
详细内容  

黄墟古镇的殷氏宗祠

发布者:admin  发布时间:2016-07-25  点击:1799

        江苏省镇江市古镇黄墟镇的殷氏宗祠的规模很大,设计水平和建筑质量都非常高,这样的祠堂是非常少见的。这不是因为我是殷家的子孙,对它情有独钟,我去过蒋介石老家浙江奉化溪口的蒋氏祠堂,其规模和质量也都不错,但有一部分是蒋介石后加上去的,整体感上就差了。

         宗祠是九间三进的格局。第一进九间房屋的后面是窄长的天井,然后是一道很高的围墙,墙上有三个二道门,分别对着第二进三个厅的正中间。进了二道门以后的空地,不能再称它为天井了,因为那是面积很大的院子。第二进中间是大厅,两侧是东厅和西厅。第三进的天井和第一进的不同,它以围墙分隔成三个小天井。第三进中间的正厅就是安放祖宗牌位的地方。西侧是孝子楼,东侧的楼房有的资料称之为读书楼,但黄墟人习惯称它为新孝子楼。
         黄墟殷氏宗祠的建筑值得我们自傲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以地坪高度不同来显示建筑物的重要程度。宗祠是建筑在一个平地上的,但第二进的大厅及其前面青石平台就比其他地方高一些,最高的是第三进的正厅。1944年我第一次进入宗祠,在我走过几级台阶,踏上第三进走廊,进入正厅的过程中,有着一种朝圣的感觉,这不仅是我知道这里存放着我们祖先的牌位,建筑物也渲染着这种气氛。这种建筑设计手法极为少见,只有在北京故宫里把它发挥到了极致,皇帝上朝的太和殿那样高高在上,是何等的气派。黄墟殷氏宗祠有这样的设计,不得不令人惊叹。
         其次是大门的档次较高。一般的大门和旁边的墙是在一个平面上的,殷氏宗祠的大门和东、西两间房屋的南墙则向里缩进约1.5公尺,大门上面用斗拱来支撑 这一部分屋面的重量。这应该是档次较高的设计。
         再次是建筑物之间以走廊相连接,增强了整体感。进了二道门以后就是东、西向的走廊,两端沿着围墙向北,分别到达东厅和西厅,过了厅以后,又以走廊分别与孝子楼和新孝子楼相连接。大厅和正厅之间的东西两个走廊,又因位置的重要,宽度上更大一些。
         最后是戏台似无实有。在殷氏宗祠里你看不到戏台,但只要把大厅中间一间北面的几扇很高的门拿下来,很方便地就可以在后面的天井里搭出一个戏台来。看来这是设计好的,因为房屋内部的门板不需要有多厚实,而这几扇门的门板却有着足够的承重量。关于殷氏宗祠的事,有两点要说明一下:

         一是有的资料说殷氏宗祠是殷苤烈出资修建的,其实不然。当然他出了大部分,甚至可以说是绝大部分,但族人也是集了资的。以前,在正厅前走廊东端的墙上挂着一块不大的木牌,上面写着集资人的姓名和银两数。
         二是宗祠修建时并不完整。1802年修建祠堂时,由于东北角上一户人家不肯拆迁让地,所以没有建完整。新孝子楼和前面那个东厅的北一半是后加上去的。这一部分的建材明显较新但质量差了不少,尤其是铺地的材料,东厅南一半铺的是和祠堂其他部分一致的大方砖(黄墟人称之为罗地砖),北一半则是一般的砖头,新孝子楼下更是把土夯实就了事,什么也没有铺。至于什么时候加上去的,我不知道,分析起来,最大的可能是1928年,以冷遹先生为主席的镇江黄墟农村改进试验区委员会利用宗祠的房屋创办镇江县立师范,在新建一批校舍的同时,把祠堂的这一部分补了起来。
         殷氏宗祠要恢复原样已是不可能的了,我很希望族人中有搞环艺工作的,利用3D-MAX技术,在电脑中把殷氏宗祠的原貌恢复起来,使今人和后人仍可徜徉于值得我们殷家人自傲的古建筑中。
         有人说黄墟殷氏宗祠里有100多块匾,我没有数过,反正到处挂得满满的。匾额上面一般都是4个大字,还有上下款,记着这匾是为谁上的和上的时间等。也有几块只有"进士"二字。孝子楼下的两块匾上也只是"孝子"二字,但其中有一块匾上还以小字记叙着这位孝子在家中失火时,冲进烈火中背出老母的事迹。
         匾额中最特殊的一块是宗祠大门里面门上朝北挂的一块,别的匾都是横着挂,而它是竖着挂的,匾上"金殿传胪"四个字也透露出一个重要的信息。科举考试的最高级别是殿试, 殿试后发的榜上,一甲的一至三名分别是状元、探花和榜眼,而二甲的第一名是传胪,也就是说我们的这位祖先在全国最高层次的考试中,获得了第四名。
         匾额中最新的一块是上世纪30年代冷遹为殷朗如上的,书写匾额的是当时黄墟镇上书法最好的、当私塾老师的殷惟贤。据朗如先生的女儿瑞鸿说,她父亲学的是法律,在四川的法院里当院长。看来,冷遹为他上匾,说明了对知识分子的尊重。


         中国的古建筑有一个特点,建筑物的整个外墙,除了大门和后门外,其他什么也没有,连窗都不会开一个。黄墟的六房和八房都是如此。但殷氏宗祠不同,在大门的西边,也就是第一进的西三间,向南也有一个门。这个门很少开启,我只看到开过一次,就是这一次,却是由于一个很不寻常的事件。
         那是1945年9月,日本刚投降不久,一天早上约8点钟左右,黄墟街上熙熙攘攘的人群中突然出现1个日本军人,有人将他往大祠堂那里带,我跟着去看热闹,进了祠堂这个西门后,看到3间房屋里空空荡荡的,只有1张方桌和几条长凳,当地干部接待了这位日本军人,双方语言不通,但日本人在纸上断断续续写了一些汉字,却把意思表达得很清楚,那就是日本共产党号召日本军人向中国共产党投降。干部叫人去馆子里下了碗面端来给他吃了,然后派人把他送走。
         抗战后期,江南的广大农村实际上都在新四军控制之下,黄墟当时属于辛胡区(辛丰至胡家桥),虽然在10里路以外的辛丰就有日军驻扎,但辛胡区区长左光华照样能在黄墟祠堂前的广场上召开群众大会。估计这次这位日本军人就是送往区上的。
         好多年前,中央电视台介绍北京故宫时,曾说故宫有房屋9999间半,还是99999间半,我记不清了,反正差半间就是一个整数。看来中国古代在建筑上是有一个什么讲究的,不然,皇帝老爷砌房子不可能就缺半间房子的钱的。而黄墟殷氏宗祠的设计也遵循了这一讲究,搞了个99间半。
         黄墟的99间半指的是殷氏宗祠,这一点基本上是不用置疑的,不是一个人这么说了,网根先生的爷爷说的家庙和宗祠应该是一个概念。问题是殷氏宗祠实有房屋只有27间,就是加上楼房也不过33间。那里来的99间半?我在130楼的帖子上作过分析,我认为应该是指包括天井、院子在内的总的占地面积。以紧靠着宗祠的六房来看,它的正房是三进,每一进的天井相当于一间房屋的进深,再加上正房的南边还有一个小天井和一排房屋,所以整个六房从南到北的长度应该是一间房屋进深的七至八倍。六房和宗祠的北墙是平齐的,而六房的大门则向里缩进去了一大截,所以宗祠从南到北的长度可以作为是一间普通房屋进深的11倍来计算,一进房屋有9间,99间就出来了。宗祠东南角上看管祠堂人员居住的小屋算作半间吧,这就齐全了。

         以上只是我的分析,但我更认为古代在建筑上肯定有一个什么说法,故宫不见得就能凑出那个数来,特别是那个半间上那里找去。好像当时看电视时,对这个数字曾经解释过,但我没有和殷家宗祠的情况联系起来,听得不入神,现在怎么也想不起来。
         黄墟殷氏宗祠的建造是否参照了大港赵伯先老宅?我没有听说过,不敢表态。不知道赵伯先老宅还在不在,有机会去看一下倒是不错的。

殷 瑞 昌

注:作者生前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盐城市农业专家。

    
 
Copyright © 2015-2018 延陵殷商文化网 版权所有
主办单位:镇江市丹徒区黄墟殷商文化研究促进会 电话:15996806016 地址:镇江市丹徒区黄墟殷氏宗祠
网址:http://www.jsyswhw.com